我觉得过年最好玩的,反而是过年前的那几天。那几天的时间里,是整个年假里最清闲,时间最能受自己支配的。逛逛花街,帮爸妈做做糕点,是我每一个新年最享受的时刻。
和劳动人口输出地不一样,作为一个本地人口不占数量优势的城市(当然不能和深圳、上海们比),过年前后的广州是很萧条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回老家过年了,路上的商店大多大门紧闭,开着的大多是食肆,或者本地人经营的杂货铺。而和大街的萧条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花街。所以,对我来说,感受过年气氛最浓郁的地方,也是我每年过年的指定动作,就是逛花街。花街是名副其实在大街上摆的。每年都会将指定的道路封锁,然后开始搭建。由于是占用开放道路,对交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花街开放的时间不长,从大年三十倒推三天,大年三十凌晨三点后,马上“强拆”,还大年初一一条正常顺畅的路。对于很多老广州人来说,大年三十逛花街可是比看春晚重要得多。
我们说逛花街能转运,也就是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转运我不太讲究,但我只知道,花街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完全用粤语交流的公共场所,身为老广,对粤语的这点敝帚自珍的情结,应该算不上地域歧视吧。平时我自认比较高冷,不算一个很喜欢赶热闹的人。但逛花街除外,即便没有购物的刚需,每年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把老城区的三个花街全部都逛一遍,哪怕只是浅浅地只绕场一周,也会有无上的满足感,觉得这个年没白过。荔湾区的花街曾经摆过摊,是高中时期的回忆,而且有游戏厅可以消遣;东山花街就在我长大的地方,算是找回童年回忆;越秀花街自不必说,广州的正中心,规模和热闹程度和春运的火车站别无二致,这也是大年三十和小伙伴们晚上聚会的官方指定集合点。
很多在广州过年的年轻人都有过学生时代在花街摆摊的经历。我高中三年都经历过。分工的思路和班里的领导班子基本上是一样的。班长就是“总经理”,宣传委员负责UI设计,生活委员管帐,文娱委员一般是美女是销售顾问的头头,体育委员个子高负责商品上架,劳动委员就比较苦逼了……高三那年和一群学霸集资卖精品,每人出资200,最后竟每人净赚70。我充分领悟到一点,学霸其实不只是会学习,因为智商高,干什么都比较容易上手。也许也是因为这样,每年逛花街,也特别会关注学生们摆的摊,UI越来越精美,卖的东西越来越天马行空,八零后的我,看到零零后已经准备“下海”了,才觉得自己真的不年轻了。逛学生摊最美好的一件事情是,花街一年一年地逛,我一年一年地变老,现已奔三,而卖精品的漂亮女学生们永远都是二十岁,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第二件事就是和爸爸妈妈举家一起做萝卜糕和马蹄糕。除了是因为这劳动成果自己也可以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家人的天伦之乐。每年过年前的两三天,家里除了搞卫生之外,第二件大事就是做萝卜糕和马蹄糕了。不是广东籍贯的网友也许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它也不是像饺子一样是大年三十必须有的食物,只是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这么多时间,而且只有过年了,以“贺年食品”为题目给自己一个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这些糕点,做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一是费神劳力,随着长辈越来越年长,孩子们大年三十还战斗在第一线,做糕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二是做这些糕点,各家有各家的方法,而我妈自成一格的配方和制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吃了这么多年习惯了,也就觉得只有家的味道是无可比拟的。
说是举家劳动,我和我爸就是打下手,我妈是总指挥。每年我妈都会提前“预约”我一天时间,不许外出,专心在家刨萝卜丝,和买做马蹄糕用椰子酱、炼奶,和煮红糖水。虽然每次将整整10斤萝卜全部刨成丝还挺有成就感的,不过我当然不甘于打下手,不想当大厨的杂工不是好车评人。每年我都信誓旦旦地说要学做,明年就可以自己试着做了。可每年都是开空头支票,我妈表示累觉不爱,已经在微信回复“拜拜”的表情,连亲生儿子都信不过,你说这人生是多灰暗呢。现在我发现,如果我妈将糕点送给别人,别人总是交口称赞,这又鼓励我妈继续发扬手艺。所以最近两年,做了满满两盘子的萝卜糕马蹄糕,都是已经被认领了的,到了第三盘才是自己享用的。今年还继续表决心,希望这门手艺能通过我这个独子传下去吧,因为,真的很好吃的呢。
大年初一开始就是各种走访亲戚了,对我来说绝对不是最精彩的部分。对长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攀比也好八卦也好,但年轻一代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即便伴随着相亲的饭局。现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传阅得最火的莫过于神提问的神回复。你以为我大过年的玩手机没礼貌,其实我正在搜索如何碉堡地回答“你怎么还没有女朋友”并顺便话锋一转“表哥今年找到工作了没”。走亲戚这回事,我是既不抗拒也不喜欢的,尤其是现在已经不能净收益了。如果是关系比较亲近的,平时也自然走动得多;关系生疏一点的,羊年过年重新认识了这位表弟妇,猴年还是“你好,你好,啊,你是……新年好”。不过嘛,拜年这事,投入一点就是良性循环,越拜越熟络;太抗拒了就变成恶性循环,越拜越觉得自己没亲戚……
![](https://res.xincheping.com/images/2022/diandongwanjia/art_bottom_banne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