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新车评网   作者: XCP冯晞帆 +关注   2015-01-15   评论 (0)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道路下半部分拥堵无比,上半部分畅通无比,显然设计存在问题】

最近深圳限牌弄得沸沸扬扬,人人都开始自危,担心自己所在城市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限牌对于购车者来说,可能只是增添点麻烦或多花些钱,但对于经销商等从业者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失业,转行代表一切得重新积累。跟要对人口进行计划生育一样,车总不能无限制的增长,而我之所以仍对限牌心有不服,源于各城市在道路优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很多堵车都是由道路设计不合理所造成。本职工作没做好,不仅无需受追责,还能以此为理由来挣拍牌费,这个逻辑怎么都说不通吧?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这里暂且不讨论道路网设计的问题,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因而本文只谈一些举手之劳就能改善的问题。最典型就是很多城市里的红绿灯,身高缺陷紧追郭敬明,只要前方有货车或者公交车,灯号便会受到遮挡。由此迫使驾驶者减慢车速,与前方大车拉开距离以便观察灯号,这样其实已影响了道路通行速度。部分车可能跟着大车“冲灯”,但走到灯前才突然观察到已转成黄灯或红灯,随之条件反射进行急刹,追尾事故很容易由此产生。难道将红绿灯设计得高一些,真有那么难?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除了红绿灯高度,在部分城市会遇到存在一种问题,就是车道指示不明。好端端在车道上走着,在红绿灯前50米处才发现自己原来踩着左转车道,直行车辆此时拼了老命也要往右并线,这样导致两条车道流速同时受干扰。对于一些限速达到60km/h的道路,如此切线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提前用相关标识告诉驾驶者前方行驶车道如何分配,这显然也不是件难事吧?所幸在一线城市中,该情况相对较好,比如广州的指示就比较清晰。这里想到之前一篇转载率很高的微信文章,我们常把中国交通事故多归咎于驾驶者素质低,但交通设计者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作为一条贯穿北京各大繁华地段的三环路,竟存在众多bug,拥堵无可避免】

仔细观察会发现,城市拥堵很多时候发生在快速路出入口处,因为这里会发生车流交汇,设计不当很容易会造成堵塞。北京三环可以拿来当反面教材,部分地方出口和入口之间怀疑连50米都没有。这便导致以下情况,进来的车和想出去的车在同一条车道上抢位,使得进来的车没法提到足够车速再进入主道,缓慢切入无疑对主道流速造成影响。文章开头图片属于北京三环另一个不合理处,公交站放在环路出口附近,停站或刚出站的公交会对出环路的车流造成很大影响。这里我只是拿北京作为例子,其实几乎每个城市在快速路出入口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存在。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试想台北市里的摩托全变成汽车,道路拥堵将会加剧多少?】

关于不加思考的道路设计,例子实在不胜枚举,我还是把机会留给各位看官,欢迎在留言位置再作补充。接下来我还要发牢骚的,是一些关乎宏观思维的问题。当前如果某个城市不禁摩,都会觉得脸上无光,犹如代表着这里人穷,仍买不起汽车。但国际上诸如东京、慕尼黑、台北、巴黎等这些发达城市,人家偏偏就没有去禁摩哦!禁摩迫使更多人购买汽车,汽车相比摩托车的占地面积大概是1:4,除了占用更多道路外,城市里还要划分更多地方来供它们停放。禁摩在各城市拥堵中要负上多少责任?这是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江门市的做法也很值得点赞,为摩托车设置专用通道】

诚然,摩托车和汽车共用机动车道,会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三亚则是个反面例子,摩托车和自行车在汽车流中胡乱穿插,开车真是步步惊心。尽管摩托车有它的弊端所在,但也未至于要将它赶尽杀绝。广东江门市的做法很值得点赞,为摩托车设置专用通道。由于互不干扰,大家都能以更快速度来安全行驶。

城市限牌,别总拿车多来当理由
【武汉留给我最大印象,或许就是个“大工地”。】

除了禁摩外,另一个“宏观”问题,则是城市施工封路实在太频繁随意。在主干道因施工删掉其中两、三条车道,堵塞很容易由此产生。其实我们更害怕的是,因封路而将整段路面给封掉,哪怕是本地人,也经常会不知如何绕行是好。某些路面甚至一封便超过半年,众多车辆被迫绕行,无疑加重其它道路的通行压力。比全封闭施工更可怕的,则是城市全面大兴土木,众多关键道路被封闭,后果就是全城普遍塞车,之前的南京以及现在的武汉就是个例子。

标 签 拥堵   限牌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