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手每月销量分析这个栏目以来,可谓亲眼看着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在步步走低。记得去年4月,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还在29.71%的水平。如今中国股民终于能找到个安慰, 因为自主品牌占有率的走势比上证综指还要悲剧,经历月月下跌后,现在只剩下17.7%,已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
自主品牌占有率下跌的病灶在哪里?
在2012年,我还没正式成为媒体人时,写过一篇“命题作文”,就是占有率下跌对于自主品牌意味着什么?当时我的态度是“幸灾乐祸”,虽然自主品牌在2012年的占有率,从2009年的44%下滑到26%左右的水平,但背后是自主品牌淘汰了一大批无品质感可言的廉价车,算是拧干了水分。
记得当时我曾“预言”,自主品牌占有率还会继续走低,看来这次真成了“乌鸦嘴”。不过和2012年情况不同的是,自主品牌这次的占有率下降,确实是遇到了棘手问题。对比2012年和2014年的销量榜单,不难发现“病灶”所在,就是作为自主品牌销量顶梁柱的A级轿车,销量出现了较严重衰退。过去比亚迪F3、长城C30、帝豪EC7等车型都能有过万台月销,如今则只剩下长安逸动“孤独”地守在万台俱乐部。
那“病因”又是什么?
我继续斗胆预言,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还会继续下滑。原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的购车预算越来越高,很多人选车直接跳到10万以上,自主A级车也就基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二是合资品牌开始往低价发展,自主品牌A级车可谓前后受敌,前方要面对致炫、新飞度这种“倾销”定价合资A0级车的竞争,后方又要面对新桑塔纳、新爱丽舍等专攻中国的“A0+”级车。总的来说,就是蛋糕越来越小,但争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凶猛。
上面归纳的是客观原因,在主观方面则是自主品牌A级车自身已难跟上潮流。试问长城C30、帝豪EC7等车型都是多少年前推出的产品了?合资品牌造车水准本就比自主品牌强,而且人家还拿着最新的车,来拼你几年前的车,这样不输才怪。至于奇瑞艾瑞泽7,我觉得需要多给一年时间才能下结论,毕竟过去像帝豪EC7、长安逸动等车型从推出到热销,都要经历很长时间。中间这段时间其实是自主车型在逐步积累口碑(前提是产品本身质素要高),因为消费者对自主车往往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既然如此,自主品牌是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也不尽然,因为自主品牌已找到一片新乐土,那就是价格大概在9-15万这区间的中型SUV。虽然合资品牌也开始用小型SUV来入侵这一价格区间,但在很多国内消费者眼中,小型SUV仍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不仅看着“小气”,后排憋屈更是个天大的忌讳。除非某天小型SUV出现一个像本田飞度那样,在空间方面能“以小犯大”的车型,估计立刻能成为在该细分市场中,第一台月销量过万的车型。说到这里,我不禁对本田缤智充满了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