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客串参加了一场卡丁车联谊赛。比赛在番禺的广州卡丁车俱乐部举行,参加阵容很强大,都是广州和珠海玩车圈、赛车圈资深人士,全国青年卡丁车冠军、CTCC厂队车手都在其中。
我是一心打算去垫底的,结果临场表现还有点惊喜,计时排位赛拿第三,正赛第一场第3发车跑第8(第一圈争抢位置时出错掉了头),第二场从第8发车追到第3。
比赛名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纯属友谊赛,无奖无压力。不过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如此高水平的职业高手同场贴身对抗,乐趣很多,学到的更多。大家都有很快的速度,比赛起来又互相尊重,毫无恶意碰撞,而且都不轻易犯错。我发现了自己跑单圈虽有不错的速度,但比赛中对后车挑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体力也是个大问题,两个回合正赛跑12圈(每圈也就40秒,总共也就8分钟),我都在最后2、3圈时状态明显下降,第一回合就在最后两圈连丢两个位置……相比之下,职业高手们就能把战斗状态保持到最后。
总之,这次比赛真是非常好玩,大家约好了下次要再战。
【圈内人会知道这里头藏龙卧虎,能和这帮人合照已是我的荣幸了:)】
可能有些朋友对卡丁车了解不多,还把它当作娱乐项目看。实际上,卡丁车是职业赛车的入门必经之路,也是能够真正练就高超驾驶技术的训练途径。
我第一次接触卡丁车是大学,玩了几年,成了校内小范围的“高手”。毕业后我参加试车,马上就发现在卡丁车上练就的驾驶技能对于试车中常遇到的绕桩、跑赛道非常受用。至今十多年过去,我还是一有空、一有机会就会去开开卡丁车。
具体来说,开卡丁车可以让你密集地体验到车辆的极限,锻炼极限临界点的控车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培养成身体下意识的本能反应。从“挑战极限”角度说,世上没有任何车辆的挑战乐趣比得上卡丁车。但如果不是仅为了寻刺激,而是想把卡丁车开好、开快,学问其实就很多。除了要控车控得好,还要够精准、持续,每个弯的刹车点、转向角度、线路的把握,我们称之为“做动作”,都要重复得很准确。同时还要动脑筋,应对千变万化的赛道和弯道,找出最优最快的操控方式。如果玩比赛,还要求有高超的集中力、承压能力以及体力。总之,卡丁车对于一个驾驶者的“身”“心”提升都非常有效果。
我个人喜欢去开卡丁车还有一个理由:通常一个卡丁车场里不同的车辆,由于车况各异,会有各种不同的特性。比如有些会推头有些会甩尾,有些刹车不灵有些刹车轻轻一点就会甩尾……除非比赛,我一般都不挑剔车的性能,给我哪台我就开哪台,因为我一上车,就会努力去摸索、发现车子的特性,然后尽量去适应它,发挥它的最佳性能。换言之,开卡丁车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多种不同的操控特性,并且锻炼快速适应的能力,这对于试车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当然,上面我说的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卡丁车有相对够用的性能(主要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有些场地纯粹是面向大众提供娱乐(例如公园里的那种),车辆会调校得很没劲,那种只能玩玩,对我来说浪费时间。一般户外场地对游客提供80cc二冲程卡丁车,适合熟悉场地、练习入门技术,专业的玩家可以上100cc二冲程车,那真正需要极限控制能力。室内场地大多是四冲程车,性能要视乎各场地的调校。相对来说室内场地大多是练习侧滑控制,室外100cc则对动力、操控、速度都有比较综合的考验。
华南地区现在有几个不错的卡丁车场,其中珠海有四个(三个室外:珠海赛车场、淇澳岛金苹果、斗门恒丰,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莲花万景城室内场地),深圳有两个(最正规的沙井极速,以及相对简陋的市区香蜜湖),广州有一个(就是这回我去的番禺室内场)。这几个场地的任何一个,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应该去体验。
【本文图片乃我比赛之际手机拍摄,大家将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