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元旦假期空闲,我“补”看了美国著名汽车网站insideline所做的一个中级车(Midsize,相当于国内B级车或者中高级车)对比测试,当中涵盖凯美瑞、帕萨特、迈锐宝、索纳塔、雅阁(八代)这5款北美主流车型,最终所得排名及简要解析如下。
索纳塔能拿到第一简而言之就是便宜,同时这部车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加速方面甚至能给人惊喜(insideline实测加速最快)。
至于凯美瑞,总结起来就是驾乘均足够的舒坦,insideline对其6挡自动变速箱还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八代雅阁的亮点则是在几款车中拥有相对突出运动表现,但车厢高级感较为欠缺。
帕萨特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版本车型并没有采用TSI+DSG这套动力组合,而是采用更传统的2.5L直列5缸非直喷发动机,搭配同样传统的6挡自动变速箱。insideline对这套动力系统整体表现评价很一般,油门反应还遭到了强烈的批评。不过,insideline还是对帕萨特底盘行驶质感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被测的迈锐宝ECO属于轻度混合动力车型,美国媒体认为其相对上代车型提升很大,但仍不足以支撑其在美国相对高昂的售价。
对于美国媒体insideline的这次对比测试,我有几点发现及感受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不仅是这一次中级车对比,insideline的对比测试向来都会将排名直接清晰地给出,这一定程度砍除自己两边讨好的可能。当然也很容易得罪排名垫底的厂家,这里无疑需要很大的底气和勇气,才能如此长期以往地操作下去。但话说回来,这种“一刀切”的评价,其实很容易让部分消费者偷懒不自己做功课,完全依赖媒体排行进行选车,最终所选购的车型可能综合素质确实很高,但却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相对而言,我还是更认同我们新车评网单个项目排名的做法(最近的高端A级车对比就是个例子),让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在各车型长短板中进行取舍。毕竟汽车没有最好,但还是会有最适合自己的。
另外,insideline对上述车型特性的总结,和国内媒体论断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索纳塔性价比、凯美瑞舒坦、雅阁运动(相对同级车)、帕萨特质感、迈锐宝均衡。记得当时我随即发了条微博来调侃:“如果让国内媒体来排,估计榜单会直接颠倒过来,充其量也只是迈锐宝和帕萨特互换个位置罢了。”毕竟假使insideline的这份排名原封不动地直接放到国内网站,估计留言板没几分钟就会被“水军”淹没……
【轴距加长、悬挂调软等这些本土设定被看作是一种庸俗的行动。】
索纳塔的性价比、凯美瑞的舒坦,在国内部分媒体和水军眼中都是些“世俗”需求,每每提及总要摆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样子,来与其划清界线。因为在国内,某种与技术无关的汽车需求,当其有很高的群众根基时,就很容易被冠上“庸俗”的帽子。比如某款车型进入国内后轴距加长、悬挂调软、配置增加、方向盘变轻、推出专供国内三厢车型……这些改变无疑能照顾到国内更广泛消费者的需要,可一部分人此时总喜欢出来与广泛消费者“唱反调”。这部分人数量不一定多,但“音量”方面却占有绝对的优势,以至加长、软悬挂、大空间等在主流舆论价值观上都是些很“俗”的东西。
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言,同样五款中级车放在国内排名,索纳塔和凯美瑞很难被予以最大肯定的原因所在。在我看来,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国内部分舆论制造者对中国汽车文化的极端不自信,总带着“求同”思维,把国内购车需求一项项地与“欧洲标准”配对,众多“感慨”也就由此而生。其实,汽车文化说白了,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国家消费者按照自己实际需求购车,这种“土生土长”的购车观就是一种属于自己的汽车文化。比如美国公路网发达,消费者会购买巡航舒适性较好的汽车;法国街道弯多路窄,消费者会选择操控更为灵巧的掀背车型;无限速高速公路是德国一大特色,消费者购车自然对机械会有更高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挂在口中的国外汽车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尚的地方,它们均是因适应当地特殊使用情况而生。
以这个标准看回国内,性价比、舒适性、空间、日常便利性、配置、三厢车等的这些“世俗”需求,其实都是国内消费者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所作的决定。毕竟汽车在国内要满足“家商”两用,且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阶级特性,中国消费者作出这些所谓的“庸俗”选择着实无可厚非。既然如此,这些所谓“庸俗”的购车观,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很好的汽车文化,其犹如掀背车之于法国一般,汽车文化之间不应该有任何高低俗雅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