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我们的网站里看到的几乎是新车,老车却难得一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部老车。这部老车绝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些又破又旧,噪音巨大,排气管还喷着黑烟的车,虽然它的实际年龄已经超过23岁,但是它的魅力和神采依然与新车无异。
这就是被称之为奔驰C级鼻祖的190E,底盘代号W201。这部1988年出厂的行政级轿车,甚至比我们编辑部一些同事还要年长。但是经过车主悉心的修葺,依然散发着优雅的魅力。重新新喷的白色珍珠漆让整车看起来锃锃发亮,具有家族标志性的大型镀铬中网和全车身覆盖件平整如新,连轮毂样式都和出厂时无异。内饰更是让人啧啧称奇,打孔的小牛皮的座椅还是原装的,没有经过更换,除了触感变得有点光滑和并不明显的使用痕迹外,坐上去依然还有很高的舒适度。重新翻新过的仪表台和中控台,上面的接缝都处理得很细致,让人感觉结实和工整。所有的仪表,所有的功能按键都工作正常,让人感觉,这只不过是一部刚刚出厂不久的新车。
之所以称它为C级鼻祖,这里先来给不了解的朋友简单科普一下:代号W201的190E于1982年推出,在奔驰的车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创造了很多第一,例如:它是奔驰首款入门级豪华行政轿车,也是全球首款使用多连杆式后悬挂的车型,还是奔驰第一款配备预警安全系统的车型。其中最为车迷熟知的就是1986年至1990年推出的190E 2.5-16 Evolution I&II,技术的领先在当时的DTM(德国房车赛)上所向披靡,风头甚至盖过当时的宝马M3(E30)。190E一直到1993年才停产,时间跨越了11年,而后续车型W202便正式命名为C级。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部年轻的经典车。
为什么会讲到这样一部老车,是因为有缘跟它的主人赵先生成为朋友。作为车迷的赵先生从小对奔驰有着独特的情节,在他的孩提时代广州街上还不时能够看到190E的身影,那是的他便一直梦想长大以后能够拥有这台车,而现在,他算是完成了小时候的梦想了。当然,我还想“八卦”多一些背后的故事。
修复奔驰成本高吗?修复过程复杂吗?
其实很多人以为玩这些老车费用很高、很烧钱,其实不然,就如这部190E,他从别人手上收回来到现在完成了90%以上的翻新,前后花费还没有超过10万。但毕竟是老车,它的油耗,它的养护成本,以及它的故障率肯定会比现在10万左右的家轿高,需要有心理准备。另外,有一些比较难找的零件,还需要从国外订购,这样的价格就会比较贵。修复的过程因车而异,也因人而异。这部车来说,到赵先生手上时车况还很好,所以在机械和电器上的修复不需要太花精力,只是在外观的上譬如喷漆、大灯等,因为自己的高要求所以还是会比较繁琐。
修复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由于距190E的年代也比较久远,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配件的问题了,而且是一些比较细比较少的配件。譬如此前由于分油器上的三通管故障,使得怠速不稳,必须要更换,而这个配件不要说在国内难找,甚至在德国的老车配件部无法订到,辗转之下在日本的一个零部件商找到,但是订回来就需要颇为周折了。以前曾认为一些外观件没有必要用到原厂,可是使用一些台湾的副厂外观件,但是时间一长,还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用回原厂后,质量还是让人放心很多。从此,赵先生得出经验,玩老车修老车,原厂的东西质量还是最好的。
正所以这样,这台190E还是以回归原装为主,一切都力求原汁原味。有时候,玩老车和玩改装一样,玩的就是态度,只要态度坚定,你的作品就会出彩。
事实上,这部190E来自一个叫HeriC Young Classic的俱乐部,中文名为轻古典经典车俱乐部,Heri在希腊语中是昨日的意思,C就是Car的缩写。顾名思义,像190E、E30的3系、沃尔沃240等这些车已经属于经典车的行列,但在这个行列中他们是最年轻的。其实更深的含义就是,真正经典的古董老爷车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几乎已经不会再开动。而像他们虽然经典,但还未达到可以进入到博物馆的行列,走在街头,还可以赚取不小的回头率。只要通过用心的修复,都是可以很健康地在路上奔跑的,而这点正是他们比博物馆里的车强的地方。
采访结束后,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和赵先生道别时,一位外国人围着190E左转右转,拍照留念,还对赵先生竖起大拇指赞叹。原来,这位外国人来自德国,是一名艺术家,190E也是他年轻时很喜欢的车型,在中国能看到它,而且是那么健康的190E,真的非常难得。更巧合的是,这位外国人的家乡是柏林,赵先生车后那一块欧盟车牌恰恰就是柏林地区的牌。他表示,能在万里之遥的中国看见一部自己家乡的奔驰,感觉非常开心,也非常自豪。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