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生存大考验!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2-04-25   评论 (0)

从北京车展归来,经过一晚上的连续作战,我们的车展新车原创点评将会在中午左右和大家见面。团队还在奋战时,我代表大家写一些本届车展的感受,虽然我已经30多个小时没睡觉现在很想去睡一下,但实在是不吐不快。

从2002年上海车展至今连续10年,每一次北、上、广三大车展我都没缺席过。北京车展的重要性绝对是在国内三大车展之首,我们归来整理的值得一写的首发车就有七八十台之多,其中来自国际大品牌的都有数十款,足证整个汽车业界对这个车展的重视。但是北京车展的组织、展会软硬件条件是出了名的恶劣,过去还可以归咎于位于市区的老国展太陈旧,但两年前搬到顺义的新国展后,情况丝毫没有改变,今年则是把上届的各种脏乱差再推进了一个层次。

对我们采访车展的媒体记者来说,北京车展是各种综合素质的大考验,包括——

腰力、腿力——开展前一天下午,媒体为了领取记者证平均都花上1、2个小时排队,先来一个站立能力的预热。开展后,北京车展因为场馆面积小,很多媒体发布会没有足够座位,采访一个发布会如果想把它看完(往往只是“听完”,因为你根本挤不到前排去)往往要站上至少30分钟,我就站了两场这样的发布会。不在话下的是整个观展过程,我们要在各展台、展车之间走动、奔波,我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真的太需要坐一下了,但我发现车展会场内基本没有可供坐下休息的地方,好在我知道有一种地方可以坐着休息,那就是展车的车内,虽然这样做会妨碍别人看车,我也实在是迫不得已……更过分是离场时,整个新国展只开两三个角落的出口,明明看见马路和车站就在眼前,还是拦着不让出,必须步行绕个1、2公里的大圈才能出去……

大嗓门和听力——不知说过多少届了,如今的车展现场还是轮番以巨大的音量轮番轰炸,而且这招确实凑效,哪个展台音乐一响起来,参观者就自然围过去(因为知道有演出看,演出就有美女看)。对于我们成天在展馆里的记者,不仅听力受到严重刺激,说话、打电话也要用喊。我第二天拍视频时,我们团队特意嘱咐我小声一点,但到最后几辆车的拍摄时,我确实已经声嘶力竭了。

交际能力与人脉关系——虽说媒体日是为媒体而设的,但因为闲杂人等众多,很多展台都不能开放给媒体进去看车、拍摄。这时候就考验你的人脉关系,是否在多数展台上都有认识的人,比如像我这样从业十余年的,认识的人还算多,所以进出各大展台就比较方便。遇到没打过交道的品牌,也需要现场沟通和公关能力,所以一个交际与人脉能力强的记者去做的车展报道效果和一个能力弱的记者是完全不同的。在帝都的确做什么都需要有关系。

抗寒、抗热、抗雨林能力——车展第二天下雨降温,室外温度10多度,室内却因为人多、空调不足达到近30度。第二天观展时,我们下了出租车就开始下大雨,而展馆下车处到观众入口几百米距离竟然没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只有一路狂奔。展馆虽然在室内,但有些馆与馆之间还是要淋雨穿越,就连有屋檐的地方也会漏雨……而我全天在整个展馆里也没有找到一家正规销售雨具的地方,所以走的时候还是冒雨狂奔。就因为受冷受热还淋了雨,我回到深圳至今还在流涕不止。

应变能力——温度变化和淋雨还是小事,往返北京车展的展馆,简直就是考验生存能力。虽然展馆有地铁,但上下班高峰期都拥堵不堪;北京新国展的位置离机场只有4、5公里,本来这是很符合国际潮流的做法,但机场和展馆的地铁互不相通,只能靠汽车,机场与国展之间的道路只是乡镇级水平,逢有大展会必定大拥堵。散会时根本没有正规打出租车的地方,我们历届都是在交警的面前打黑车离开。这回我们特意选择住在离机场很近的酒店,两天回去时这5公里路程分别花了60元和100元。

财力——宰你没商量的除了黑车,还有各种物价。第二天下雨时有人兜售塑料雨衣,直接开价30元一件;雨伞更夸张,150一口价。场馆里普通塑料盘快餐30到50不等,唯一享受正常物价的只有麦当劳等几家洋品牌快餐。

侦查能力——今年媒体日前后发生了多起治安案件,有厂商开展前在展馆外被抢去价值数万元的车展门票,媒体日据说有几十起摄影者器材被偷事件。说是媒体日,还是有各种人通过各种关系能进场,发布会等人多之地会虫猖獗,更要小心警惕。

忍耐力和毅力——上述这么差、这么过分的一切,我们还是必须忍辱负重,不要被它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因为回去我们还要高效地完成报道,更不可因为任何事情一时之气而招惹是非,误了正事。不完成任务绝不能放弃,这需要超人的毅力。

抗打击能力——首都的气候、交通都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本届车展第二天因为全天的雷雨,我们团队定好的晚上回深圳的航班临时被通知取消。这时候又要各位施展应变能力,四处打电话改签,到机场候补、争抢座位……总之随时做好准备,多大的打击都必须想办法继续前行!

两天观展下来,新车评网团队已于昨晚凌晨回到深圳,下机后就直奔回公司加班制作车展报道,至现在大家还在忙活。过去50多个小时里大家睡觉时间累计都不到10小时,所以还要加上一个“过人的精力和熬夜能力”。

两天下来全身而退,得谢天谢地。我知道很多厂商和媒体,面对如此过分的一切,都会自问到底是为什么?这样的车展有何价值?

对于我来说,我的动机非常单纯,那就是为了亲眼一看这近百部首发的新车,亲眼到场看、到场采访,和不到场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亲身所见,我才能掌握到第一手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对我的工作有帮助,也会让我觉得自己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同脉搏。

所以说到最后,去采访北京车展还需要一条,那就是对汽车、对汽车媒体工作有一份真正的投入和热爱。

当然,东方不亮西方亮,广州、上海车展的组织和服务水平比北京车展好上一千万倍,他们更有资格办国际车展。如果下届北京车展被抵制、被取缔,我的高兴将远远大过于不舍!

【这种与“国际车展”之名反差强烈的场景太多了,多得我们都懒得拍……北京车展的荒诞不亲身到场很难真切体会!】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标 签 北京车展   媒体   采访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