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技术时,smart会谈些什么?

电车评测 作者: XCP陈函 2023-10-11

9月28日,中秋节前一天,smart向用户推送了最新版本的OTA升级。本次升级涉及动力/座舱/辅助驾驶/车身/网联等领域,新增功能14项,优化功能20项。

这是自去年11月首次OTA升级以来,323天之内,smart向用户推送的第5次OTA升级。这一速度,放在合资品牌之中,是绝对的“遥遥领先”。

我们一直在关注smart品牌的个性、潮流、性能、乐趣,但是却常常忽略了在品牌和产品焕新之后,smart品牌所体现出来的更加高效、更加强大的研发实力。OTA的频次与效率,其实是最显而易见的证明。

只是“研发”这两个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深奥,所以,为了让大家搞清楚smart都在研发些什么?研发人员都在干什么?节前,smart举办了首次「研发灵感开放日」

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smart品牌第一次举办技术分享活动。


“中欧双核,全球布局”

首先,smart在研发上强调的是“中欧双核”。

从精灵1号(smart #1)诞生开始,smart品牌就呈现出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面貌,它不仅转型成为了一个纯电动品牌,而且更加中国化。

过去smart燃油车的生产研发基地是在欧洲,而现在,销往全球的smart电动车都在中国生产,研发则是由中国和德国合作进行。

初代smart fortwo

据了解,smart已经在中德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全球研发中心位于宁波杭州湾,智能驾驶及软件开发中心位于上海,欧洲研发测试中心位于斯图加特。

中国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42岁,人均拥有3-4个车型的开发经验,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50%。

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发副总裁 羊军

当被问到中国与德国在研发方面的分工时,smart品牌全球公司研发副总裁 羊军言简意赅地表示:“德方负责造型,中方负责工程”

言下之意,电动车最重要的三电系统、车身结构、智能化等技术,都是由中方负责。这是smart与传统的合资品牌最大的不同,也是smart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方才是主要的技术输出方,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

这种合作模式,保证了smart的产品能够更贴近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保证了smart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毕竟,在“全球最卷”新能源车市场能打的产品,拿出去自然也是不会差的,许多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中欧双核”的另一重优势,就是smart的产品能在中、欧消费者的需求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举个例子,smart #3在开发的时候,就考虑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后排大空间的需求,虽然造型是在欧洲设计的,但是中方团队极力争取在不破坏造型美感的前提下,保证车内实用空间。最终经过多轮优化,将这台紧凑型轿跑SUV的后排也做到了适合家庭多人出行使用。

同时,在开发时,欧洲也提出了需要大储物空间的需求,因为欧洲用户出行经常会带大水瓶,需要有位置可以放置。因此中方工程团队又优化了门板的音响布局,将低音扬声器移到前舱中,从而获得了可以放下一个大水瓶的门板储物空间。

在smart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保证了中欧双方用户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今天smart所呈现出来的产品形态,都是“中欧双核”共同促进的成果。欧洲人喜欢小车,中国人喜欢大空间,因此smart的产品“紧凑于外,宽适于内”,拥有很好的空间利用率。欧洲人喜欢驾驶,中国人喜欢舒适,因此就算是smart最具性能的BRABUS版本,底盘同样做到柔韧舒服。

这对产品开发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但是收获的结果就是,smart在双方市场中都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另一方面,想要在欧洲卖车,“合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欧洲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的smart在这方面获得了多个国内第一:

- 国内第一个申请e1(德国)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并获得型式批准的制造商;

- 国内第一个(全球第八个)获得E1(德国)R155 网络安全VTA(型式认证批准)的制造商;

- 国内第一个(全球第七个)获得E1(德国)R156软件升级 VTA(型式认证批准)的制造商;

同时smart也是国内第3个获得欧盟GSR 2.0新法规整车型式认证批准的制造商。

在欧洲获得的认证,也为smart打开全球市场开了绿灯,拿着德国/欧盟的认证去澳洲、东南亚市场,能大大缩短当地的认证难度和时间。

与此同时,smart的研发团队还要和当地市场进行更加深度的本土化研发,比如在马来西亚市场,smart与宝腾汽车进行了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带来了符合马来西亚当地法律法规,而且菜单、语音助手适配了当地语言、使用习惯的右舵车型。

在今年底之前,smart将完成全球13个国家、地区的销售渠道布局,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这是“中欧双核、全球布局”研发理念下的成果。

下一步,smart还将探索在海外建厂的可能,在“新合资时代”,将德国的工业设计和中国的新能源车技术带到全球。


前瞻布局,智能为先

在smart官方给到我们的资料中,有一些总结性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smart的研发理念。

“三大品牌价值”:

新奢 New Premiumness

科技 Future Tech

潮趣共创 Avant-garde Co-creationŸ

“smart 产品开发六原则”:

Premium Design 轻奢设计

smart space 紧凑于外,宽适于内

Co-branding Platform 跨界合作

Connectivity 前瞻性芯片布局

Performance 性能

Safety&ADAS 主被动安全

其中,我们最为关注的,也是smart此前讲得最少的,当属“前瞻性芯片布局”

2019年1月,smart #1立项之时,当时市面上最领先的车机芯片还是高通820A,并且还仅有少数车型搭载,尚未普及。

当时汽车行业的算力内卷竞赛还未开始,820A的性能在当时看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smart的研发团队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高通的下一代车机芯片,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8155,确保上市即领先。

结果证明了smart研发团队的选择是具有远见的,3年之后,当smart #1上市之时,高通820A的性能已经落后了,而且直至今天,高通8155都是市面上最好的车机芯片之一。

这是往回看的部分,而再往前看,smart在“前瞻性芯片布局”的路上还要走得快。smart明年推出的全新车型,车机芯片将全球首搭AMD v2000 ,也就是特斯拉现在车机所用芯片的下一代产品,它的CPU算力高达 394K DMIPS,是高通下一代车机芯片8295算力的两倍。

强大的芯片算力将支持smart车内增加更多、更好的硬件,座舱内将会搭载显示质量更好的AMOLED屏幕和AR HUD,支持多屏显示更是不在话下。这个部分,smart透露的信息并不是很多,他们还是想将惊喜留到明年年初新车发布之时。

而在辅助驾驶方面,smart的下一代产品将使用两种方案并行的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

第一种方案是smart Pilot Assist 2.0系统,它是与Mobileye深度合作的产品,基于Mobileye SuperVision技术打造,配备11个自动驾驶摄像头和1个驾驶员注意力监测摄像头,可以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这套系统今年第四季度就能量产交付,国内率先使用。因为合作伙伴Mobileye在欧洲有丰富的智驾量产经验,他们更熟悉如何满足欧洲的法规与要求,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这套系统将主打欧洲市场。

图片

第二种方案是smart Pilot Assist 3.0系统,硬件上它将使用英伟达Orin系列芯片,配备激光雷达,软件上实现自研。这是一套更高阶的方案,可以实现城区的辅助驾驶,未来将主打中国市场。

为此,smart特别成立了一家公司——智马达机器人科技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软件全栈自研,构建业界前沿的出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平台,赋能明日都市智能交通与生活”。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智驾技术团队的组建,负责人是自动驾驶专家 陈大宇,他拥有16年的自动驾驶研发经验,曾任职宝马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工程方面的专家。

此外,smart还与英伟达携手,开发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专用数据中心,以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加速智驾系统和AI系统的研发。

总之,在自动驾驶自研这件事上,smart已经全面展开了架势,并没有因为吉利集团持股的关系,而采用“拿来主义”。在研发方面,smart依然具有独立性。

当然,背靠大树好乘凉,吉利集团旗下,极氪、极星等品牌同样也在进行着自动驾驶自研,兄弟公司之间,包括数据在内的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所以相比那些从0开始的造车新势力企业,smart可以用更小的投入获得相近的成果。

smart Pilot Assist 3.0系统将在2025年之前面世,这个进度谈不上领先,但是至少能够保证不会落后于时代,这是smart现阶段在智驾方面所追求的。

毕竟起步较晚,想要一跃成为智驾领头羊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后发优势可以保证smart少走弯路,结合集团优势小步快跑,差距可以逐步缩小。

smart内部对于智驾产品迭代速度的要求是“月度更新,三年迭代”,并且,在研发方向上要求定制化功能和用户共创,以不断拓展用户的“信任里程”,满足用户需求。


好戏在后头

说实话,这次活动上,smart团队对外的表述是比较含蓄的,很多话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透露太多下一代产品的细节信息。

因此,很多技术亮点的描述因为缺乏在产品上的体现,而显得虚无缥缈,不够振奋人心。

后来了解到,因为smart的产品在欧洲的上市时间总是比国内晚半年左右,有了这层顾忌,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把牛吹在前面。

好在,明年上半年,我们就将见到smart的全新车型,并且据透露,后续smart的经典车型也有电动化的计划。

这个有趣的品牌,依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的东西。

分享:
0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