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北汽集团官宣,“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已经通过继续投资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称“戴姆勒集团”)股份9.98%。”这意味着北汽超越吉利成为了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公司9.55%的股份,以及持有北汽集团在A股上市公司2.46%的股份。
北汽“暗中增持”戴姆勒
2018年2月,吉利用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9.69%的股份,一跃成为当时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这个印象一直维持了三年。
此前,大家所知道的是,在2019年7月,北汽通过二级市场用200亿元收购了戴姆勒5%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虽然在2019年9月的时候,就曾有媒体曝光过北汽欲增持戴姆勒的股份并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当时官方并未就此事进行回应,事实上,北汽确实这么做了,它“暗中增持”了两年,直到前几天双方一起的官宣,北汽是戴姆勒第一大股东的消息才正式得到实锤。
为何时隔两年才官宣?
这个问题很耐人寻味。
一说是由于戴姆勒集团将卡车业务拆分上市了。在距离双方官方的3天前的12月10日,戴姆勒卡车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北汽作为戴姆勒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拥有戴姆勒卡车控股公司6.5%的股份,所以它有告知的义务。
二说是由于2022年取消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北汽集团此时官宣是想“宣示主权”。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并表示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宝马集团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车企”,其2018年宣布用25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华晨宝马25%的股权,在2022年交易完成后,宝马和沈阳金杯汽车将分别拥有75%和25%的华晨宝马股权,这意味着德国宝马拥有了华晨宝马的绝对控股。
北汽集团此时官宣相互持股的信息,或许就想表明一件事——“北奔”还是我的。
为什么北汽要做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目前北汽集团分为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和福建奔驰四大业务板块。
北汽股份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股份实现收入903.75亿元,同比增长16.08%;与北京奔驰相关的收入为880.59亿元,同比上升17.5%,北京奔驰的营收占到集团总营收的97.4%,而与北京品牌相关的收入则只有23.16亿元,同比下滑21.0%。
同时北京品牌的毛利为-24.9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35亿元,亏损有所增大。
一边是北京奔驰占了总营收的9成7,一边是北京品牌的连年亏损,北汽集团当然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它必须抱住北京奔驰这条大腿。就像奥迪之于一汽、宝马之于华晨。
2020年,就有消息称戴姆勒欲增持北京奔驰股份至65%,虽然后来合资双方都否认了此事,但回想起华晨宝马的当初,此事也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北汽集团有着相比华晨和吉利更深厚的本土资源,这是目前它能稳住股比最重要的筹码。
北汽集团很明白在北京品牌举步维艰、北京现代岌岌可危的现状下,假如再失去奔驰这头“利润奶牛”的话,集团的未来就会如同玻璃般脆弱,根本经不起市场的撞击。华晨汽车破产重整遥遥无期的新闻才多久?所以在2022年取消合资股比限制之前,北汽集团为了避免成为下一个华晨,它只能迂回持股自救。
连续多年销冠的北汽新能源车,在补贴退坡之后黯然失色,销量大跌,北汽传统燃油车更是不温不火,目前北汽集团想要自主造血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就通过加深与戴姆勒的交叉股比,实现不能渔也能吃上鱼,也未偿不可。即便以后在北京奔驰中的股份减少,北汽也能在戴姆勒的9.98%的持股中获得收益,至于后者能不能补上前者的损失,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能不能活下去才是。
“北戴合”变“戴北吉”?
2013年,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在全面战略合作交割书上签字,双方计划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形成“北戴合”。同年,戴姆勒收购北汽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车的股份,并成为北京汽车董事会成员,目前持股9.55%。2018年,戴姆勒入股北汽蓝谷3.01%股份(目前减持至2.46%)。可以说,戴姆勒十分爽快地完成了战略中另一半的任务。
回看北汽集团这“另一半”,虽然早在2013年就签订“北戴合”,但随后搁置,并无相关进展,直至6年后的2019年,才有消息流出称北汽集团正寻求地方政府支持,欲收购戴姆勒4%~5%股权,按照当时戴姆勒的股价,达成收购要30亿欧元(约合230亿人民币)。同年7月,北汽集团宣布收购戴姆勒公司5%的股份。
业内人士猜测,是吉利在2018年初收购戴姆勒9.69%股份并成为第一大股东让北汽集团不得不加速收购进程。
在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的一年后,吉利和戴姆勒就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在双方达成协议的10个月之后,吉利与戴姆勒以50:50股比组建的smart合资公司于1月8日正式成立。届时smart品牌将完成电动化的转型,第一款车将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打造,最快在2022年面市。
有意思的是,2020年的年底,吉利宣布将与戴姆勒共研混动技术,与此同时奔驰技术又完全退出“北汽德奔”,北汽再无奔驰技术。若戴姆勒退出腾势项目成真,吉利就会成为了与戴姆勒走得最近的中国公司。眼看吉利与戴姆勒“联姻”得有声有色,说北汽集团在放开合资股比的2022年没有危机感,肯定是假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戴姆勒是想引入北汽的资本,来制衡吉利,从而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北戴合”也逐渐变成“戴北吉”。
中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奔驰EQ系列也还需仰仗中国市场的助力,“至2021年底,梅赛德斯-奔驰将在华引入共四款纯电车型,包括EQA、EQB、EQC及EQS,其中EQA、EQB和EQC已在中国投产,明年全新EQE也将进行国产。”北汽的本土资源,戴姆勒很清楚它们的份量。
编辑说:北汽集团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自然是值得祝贺,两家中国车企合起来持有戴姆勒近20%的股份,连外媒也提出警惕。但同时,2022年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就意味着北汽躺着赚钱的日子到头了。北汽这样也是无奈之举,北奔是北汽的气数所在,没有技术沉淀与自主造血能力的它,想要活下去,似乎也就只能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