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19上海车展上,我与团队的一段小经历值得一提。
媒体日第二天,我们在拍摄一个关于车厂背后供应商的策划视频,因此来到了展馆现场若干家供应商的摊位中取景。相比起整车厂展位上的人流涌动,供应商展位前虽称不上门可罗雀,但肉眼可见热闹程度是低了起码一个数量级的,毕竟普罗大众更关注的仍然是与自身有直接接触的整车企业。
可能正因为此,所以当我们主持+摄像一行人到达每一个展位开始拍摄的时候,总是会引起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场公关团队的较大的兴趣。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兴趣都是正面的,因为从结果上看,作为“稀客”的我们普遍都受到了较高的“礼遇”,厂方的人员会主动并热情地询问我们的来意、需求,同时也会在我们拍摄前的参观了解中,对品牌与参展产品进行详尽的介绍。
可以感受到,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想让拍摄过程尽可能顺利、而传达的内容也尽可能正确、丰富与全面,这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关”这一词语背后所代表的职能所在了。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篇文章出现呢?因为我们遇上了一个例外。
那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灯光的知名厂家,当我们去到其展台的时候,与之前一样,他们的人也对我们团队非常的关注,然而和友商们普遍表示欢迎以及尽力配合拍摄不同,在场公关人员(姑且猜测那位是公关?)在了解我们来意后,对我们提出了所拍摄内容必须经过他们审核才能发布的要求——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接受的。
为了保证节目的顺利录制,我们当时也努力地进行了一番交涉,包括口头上对对方讲述了报道内容的大纲,同时也邀请他们可以全程旁观拍摄,然而对方最终还是决定坚持审稿的要求。沟通无果后,对方婉拒了拍摄,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本计划,节目内容也唯有作出适当的调整,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在这次的事件中,我方也有相应的责任,毕竟事先我们疏忽了向对方提前发出拍摄需求,或者说预约拍摄的这一步,使得本次节目录制于他们而言是一次突发的状况,不能要求对方一定会按我们理想的方式作出反应。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方向去看这个问题,厂商们花费巨额预算来参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能把品牌旗下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带到在到场的所有媒体与观众面前,以尽可能获得更高且更密集的曝光吗?而我们这次报道的角度又是正面的,可以说是与参展商参展目的重合。
所以从理论上讲,协助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在内一众媒体的报道工作,无论对厂方公关抑或代理公司来说,都正正就是其本职工作,如此反其道而行之,实在耐人寻味。思来想去,也大概只能是担心被出负面继而担责任,才会对我们的拍摄此般警惕与抗拒吧。
先不讨论这样的态度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的确我们得承认现在公关行业是越来越不好“混”了——媒体环境越来越复杂,媒体数量越来越多,人一多起来从业者素质/修养良莠不齐的问题又来了,不仅仅直接让沟通工作量暴增,而且舆论监控与引导也变得难如登天,报道错误算小事,最难搞的是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碰瓷式报道”和“敲诈式报道”,甚至是无需理由的纯针对,无一不让公关行业的兄弟姐妹们头疼不已,慢慢被磨出一颗充满警惕与提防的心,责任不全在他们头上。
例如在本文撰写的期间,行业内就又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自媒体38号被指人身攻击/侮辱蔚来车主,蔚来CEO李斌在微博上公开要求对方为此道歉。看得出李斌在措辞上还是尽可能地保持了克制,作为企业掌门人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合适和得体的,但因此亦被责怪态度过软,对事件中被伤害的车主/客户不够维护。但大家是否想过要是李斌表现得更强硬甚至带有更多情绪的话,又会否被斥失态呢?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本身就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难题。
也难怪消极的公关操作方式现在逐渐变得常见,虽然是饮鸩止渴,但谁都不愿意摊上这样的破事啊,从根源上杜绝大概就是最好的方法,即便这意味着放弃本应可以达到的宣传效果。
一般来说,文章到这里应该有个转折,发出一句正能量的呼吁,或者是提供一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但对于行业中日渐弥漫开来的这种困境,既然连最专业的人和机构都无可奈何,那么正如标题所讲,我也抱歉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唯一力所能及的,就只有在日后更多地换位思考,在方便他人的同时,希望也可以为自己争取多一点的空间吧。
而今天分享我的这一经历,大家或许就当成是我发泄一下不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