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后台导购问题,都能看到网友各种各样的需求,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几十万的豪华轿车,当然还有大家最喜欢的屌丝为土豪选车环节。突然想起山哥的一个梗,买车?能不能加钱?可以的话,加钱上卡宴啊!10万买什么车?
每天后台导购问题,都能看到网友各种各样的需求,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几十万的豪华轿车,当然还有大家最喜欢的屌丝为土豪选车环节。
突然想起山哥的一个梗,买车?能不能加钱?可以的话,加钱上卡宴啊!
10万买什么车?加钱上卡宴啊50万买什么车?加钱上卡宴啊!200万买什么车?加钱..... 不对,买两台卡宴啊!!我一直怀疑山哥的腿有可能是被网友打的。
其实很多时候,关注我们网站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车的时候。
而我们的编辑们,每次回答导购问题前都要深思细琢,因为给网友们推荐车型,真的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毕竟这是个关系到大金额数值交易的事情,万一把网友坑了就不好了。
汽车编辑在试驾过如此多的车后,总会对车的细节方面有着显微镜般细微的察觉力,所以推荐一辆车给别人,大家都会觉得很容易。
其实并不是,以10多万的家用车为例,其实编辑们去试驾过各种国产和合资的车型后,国产车虽然的整体素质越来越接近合资车的水平,有些车的装配工艺甚至比合资车还要好,配置也高,开起来也舒适。
但是一回到推荐问题的时候,编辑还是比较倾向推荐同价位的合资车。毕竟长期开起来,合资车的整体表现不会让人失望。
为什么呢?这个主要关系到耐久以及动力系统匹配的完善度的问题上,合资车型,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和背后雄厚的车企技术支持,大部分车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车系。有些自主车型入市尚早,未经磨炼,编辑们虽然知道TA青春靓丽,但担心ta脾气不好,真的不敢给它做媒人啊。
而我们编辑短暂试过的试驾车,只是在一个短时间内体验了它,很多时候并没有深刻长期地区了解它的隐蔽点,到底会是一无是处还是瑕不掩瑜呢?这个编辑们只能总体按照自己初体验来预测。
但若果单单靠试驾的一两小时候就去断定一台车好与坏,这无论对消费者和造车的工程师都是不公平的,所以长测项目也就成为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栏目。
例如柳笛,柳笛老师最近是开一辆,爱一辆,上到几百万的超跑,下到几万块的代步车,总能明显地发现一个车的优点和缺点。
例如之前他试驾完捷豹XFL后,就说:真是个不错运动型行政车!我觉得这个车优惠那么大,还是可以买的嘛!但是长期开起来,发现它的雷达精准度并没有达到同级水平,然后又过去试驾CT6,说:这个车静音不错,是个好车。但是发现变速箱逻辑有点小问题,然后到开完长轴的新五系后,直接下结论:宝马卖得好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在变速箱的调教方面还有机械素质方面,同价位的车真的很难面对宝马这个洪水猛兽的冲击!5系标轴版岂不是得上天了?不过价格真贵,内饰设计也真的一般...
还有这个超跑不行的,这么贵,居然空调不凉的,每次女生上我车都脱外套的。
听他吹了那么多后,我带着黑人问号问了一下柳老师:你觉得这个车这么好,你有这个钱会买他吗?
柳老师:哦?都不买,什么破车!
我:破车?,什么鬼?,刚才你还说不错的。
这个“破”是相对而言的,就像86跑得再快,也没有我的五菱舒服。买车的时候最主要是结合车主需求,就像取向一样,选天籁的人永远跟选C级的不是同一类人,两台车的客户根本就不会把对方的车型放在购买的备选清单里面。所以很多时候就出现了,朋友推荐这辆车,说是好车,但是他都不买这个,岂不是坑我。其实只是这车根本不符合他的用车需求。
所以有人说,编辑给别人推荐的车,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买,这不是坑我么?
其实编辑买车的时候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结合自己的需求与喜好,再看优惠幅度之类等等,编辑买车真的跟普通人没两样,所以也出现了很多人看汽车媒体买什么车,跟着买同样的车型,结果发现根本不合适自己的例子出现了。
很多车,我们都是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以前有位朋友信誓旦旦地跟我推荐过阿特兹,然后他自己却跑去加入了东本加价提车长队中,还不忘一句:什么时候马自达出后驱了我就买。
看来他现在该为这辆车存钱了。
什么车你会推荐朋友买,但是你自己却不会选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