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007电影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阿斯顿马丁的DB系列。从1948年的DB1,到2016年日内瓦车展发布的DB11,按照常理我们大概会认为这是一条连续的换代序列。比如DB1的下一代是DB2,DB4的下一代是DB5……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继续享受慵懒时光,而是拎起相机急匆匆赶往琶洲威斯汀酒店,参加阿斯顿马丁DB11的上市品鉴会。近期的华南暴雨连连,我出门时就已经黑云压城,看来必须要赶在下雨之前多拍几张DB11完成任务。
然而当我 一路狂飙 安全行驶到酒店门口,一眼看到的却是上图这仨。说好的DB11呢???
原来主办方早就考虑到暴雨的影响,直接把DB11实拍地点搬进了室内。然而……室内光线本就不足,现场还都是蓝色射灯,DB11靠墙停在在目测不到50平米的工作室里,这让我怎么拍啊啊啊啊?还能怎么拍,用相机拍呗。
现在,回到公司的我面对一堆充斥着诡异蓝色光线的蹩脚构图照片,陷入了沉思:这稿子该怎么 糊弄过去 保质保量完成呢 ?
正在我心急火燎的时候,路过的仲维突然来了一句:“你拍的是DB几啊?怎么感觉都长一个样?”DB几?DB几?机智的我瞬间想到了妙招:不如就写DB系列的身世由来吧!
于是,一次实拍就 莫名其妙 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前世今生》系列。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正文开始。
承蒙007系列电影的恩泽,阿斯顿马丁的DB系列跑车声名大噪,作为经典邦德座驾,DB跑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1948年的DB1,到2016年日内瓦车展发布的DB11,按照常理我们大概会认为这是一条连续的换代序列。比如DB1的下一代是DB2,DB4的下一代是DB5……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首先,阿斯顿马丁的产品中就没有官方命名为DB1的车型,DB1实际上叫2-Litre Sports。由于2-Litre Sports是David Brown任内的第一款车型,因此它被后世追认为DB1。而DB6(1965-1970)的继承者并不是DB7(1994-1999),从生产年份上就能看出,这两个车型相差了30年。事实上DB6的后继车型叫做DBS(1967-1972)。DBS这个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因为2007-2012年同样有一台马丁叫做DBS。尽管拥有DB的前缀,DBS在定位上却比DB9高一个级别,是阿斯顿马丁当时的旗舰跑车。而这台21世纪的DBS又是Vanquish的继承者。再说回DB7,它的下一代并不叫DB8,而是DB9……
怎么样,蒙圈了吧?别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DB系列的编年史。
阿斯顿马丁公司的创立
Lionel Martin与Robert Bamford
阿斯顿马丁于1913年由Lionel Martin与Robert Bamford共同创立。公司原名为Bamford & Martin,最初他们售卖改装过的Singer汽车。1915年,Martin和Bamford决定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而如何给新车命名是个问题。Martin是一位赛车运动爱好者,经常参加Aston Hill的爬山赛。将山峰的名字和赛车手的名字组合在一起,Aston Martin的传奇历史从此开始。
DB系列命名来源
尽管阿斯顿马丁的赛车当年打破过多项世界纪录,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经营不善的原因,公司两次破产。由于创始人的相继离开,工厂也于1926年关闭。在过后的二十年里,阿斯顿马丁几度易主,身世浮沉雨打萍。
1947年,David Brown公司收购了阿斯顿马丁与Lagonda(拉贡达),两个拥有赛车血统的品牌双剑合璧,在赛道上赢得了许多奖杯。赫赫有名的DB系列,命名便来自David Brown的名字缩写,以纪念这位将“阿斯顿马丁”从默默无名变为如雷贯耳的成功商人。
2-Litre Sports (DB1) (1948-1950)
这台限量生产15台的车型,官方名字是2-Litre Sports,但由于它是David Brown任内生产的第一款车,因此人们习惯性将它称为DB1。DB1使用了管状框架车身,和一副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DB1一经面世就赢得了首场比赛——1948年斯帕24小时耐力赛。而1949年的冠军则是搭载2.0升V12发动机的法拉利166MM。
DB2 (1950-1953)
David Brown收购阿斯顿马丁是为了它的底盘。收购拉贡达,则是为了那台由宾利创始人设计的2.6升DOHC直列六缸发动机(DB1使用的是OHV发动机)。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孕育了DB2。1950年4月,DB2开始提供化油器更大、压缩比更高的Vantage车型。DB2总共生产了410台,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少得可怜,但对于当时的阿斯顿马丁来说,却是个里程碑般的突破。DB2在1951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获得了季军,冠军则是捷豹XK-120C。
DB2/4 (1953-1957)
DB2停产后,DB3并没有如约而至,继任者是DB2/4。DB2/4上的加长车身带来了两个后排座位,这也是DB2/4的得名由来。DB2/4先期搭载了DB2 Vantage上的93kW(125hp)2.6升直六发动机。后期在DB2/4 Mark II上,阿斯顿马丁则将这台发动机扩缸至2.9升,进一步提高压缩比,功率达到123kW(165hp),将DB2/4推至193km/h的极速。DB2/4总共生产了764台。
同时代的法拉利则推出了250系列,如今经常出现在天价拍卖新闻中的250 GTO,就是其中的翘楚。
DB Mk III (1957-1959)
尽管DB Mk III的名字看上去像DB3,实际上它却是DB2/4 Mark III。在DB MK III上,阿斯顿马丁标志性的进气格栅样式初露真容,并传承至今。动力最强的DB Mk III车型能输出160kW(214hp)。从第101台量产车开始,DB Mk III在前轮标配了盘式刹车,这也使得DB Mk III成为世界上首批配备盘式刹车的量产车。DB Mk III一共生产了551台,其中5台搭载了自动变速箱。
DB4 (1958-1963)
经过了四代的“拉皮”,阿斯顿马丁终于迎来了一台全新车型——DB4。DB4用上了全新设计的轻量化管状车架,发动机则是一台3.7升直列六缸,缸盖与缸体都使用了铸铝合金。179kW(240hp)的最大功率(这可是近半个世纪前的车)使DB4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快的车之一。DB4当时提供三种不同的主减速比(终传比):欧规的3.54:1、美规的3.77:1以及能提高极速的3.31:1。欧规DB4的最高时速能达到224km/h,0-96km/h加速则为9.3秒。
DB4一共有5种车型,其中性能最强大的DB4 GT坐拥225kW(302hp),极速达到246km/h,0-96km/h加速时间大幅缩短到6.1秒。DB4一共生产了1204台。
同时代的宾利则推出了S2,搭载6.2升V8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就是如今宾利慕尚发动机的前身。
DB5 (1963-1965)
如果要选一台最具盛名的阿斯顿马丁,那么DB5无疑是唯一的选择。作为出镜次数最多的007座驾,DB5的荧幕首秀出现在1964年的金手指上,接下来的007之霹雳弹、1995年的黄金眼、1997年的择日而亡,一直到21世纪的皇家赌场、Skyfall、量子危机,都有DB5的身影。其实当时的制片人想将捷豹E-Type作为007座驾,然而捷豹却不愿意无偿提供,阿斯顿马丁则抓住了这个机会,让DB5名垂青史。我想,阿斯顿马丁之所以没有像众多英国跑车小厂一样消失在历史中,007系列电影带来的知名度功不可没。
回到DB5的性能本身,从DB4身上继续扩缸而来的4.0升全铝直六发动机爆发出210kW(282hp)的最大功率,极速为233km/h。高性能版的DB5 Vantage的动力则为235kW(315hp)。
DB5还提供了shooting-brake车型,第一台shooting-brake原型车是为David Brown定制的,后来又有12台Coupe被改造为shooting-brake车型。DB5的产量为1059台。
1964年,保时捷推出了第一款以911为名的车型,而刚创立不久的兰博基尼则推出了历史上第一台车——350GT,搭载3.5升V12发动机。
DB6 (1965-1970)
从DB6前方45°看,很难发现它与DB5的区别,事实上DB6与DB5在机械上也几乎一致。DB6的轴距加长了95mm,车顶有所加高,在乘员空间上比DB5更加实用。DB6采用了溜背造型和Kammback车尾设计,这是对水滴形车身的优化,既能降低风阻,又省去了制造长条形车尾的材料,有效减轻车重。
Kammback车尾,又叫K-tail
标准版DB6拥有210kW(282hp),Vantage版为242kW(325hp)。
DB6的产量为1788台。
1966年,兰博基尼推出了一代名车Miura,而法拉利则发布了365 California。
DBS (1967-1972)
DBS是David Brown时期的最后一款车,在外形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马丁脸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尽管DBS是DB6的继任车型,但两代同堂的现象却持续了三年时间。DBS比DB6更大,后排从dogseat变为全尺寸座椅。1969年9月,DBS开始提供V8车型。这台5.4升V8的最大功率为320hp,使DBS V8的0-96km/h时间达到6秒,成为当时世界最快的四座车。
1972年,DBS停产,同年David Brown将公司出售。在60年代,人们将阿斯顿马丁与法拉利相提并论。但进入70年代后,随着领导层的多次变动,阿斯顿马丁在技术研发上变得落伍,开始靠奢侈用料和手工工艺招揽顾客。
DBS的产量为787台。
1966年,阿尔法罗密欧开始生产大名鼎鼎的Spider系列。这台前置后驱的敞篷小跑车从1966年跨越到1993年,历经三代。
DB7 (1994-2004)
David Brown出售公司后,阿斯顿马丁又几度易主,期间推出过AM V8、V8 Vantage、V8 Virage等车型。源自DBS上的那台V8发动机也逐渐精进,最高功率从初始的300hp(1969年)翻倍到了600hp(1999年)。
1987年,福特汽车收购了阿斯顿马丁75%的股份,并于1993年完全取得管理权。1994年,消失二十载的DB系列重新归来,这就是DB7——第一款搭载V12发动机的DB系列跑车。同在福特羽翼之下,DB7和捷豹XK8共用平台,生产工厂则是曾经制造捷豹XJ220的Bloxham工厂。初期DB7装备一台3.2升机械增压直六发动机,最高输出250kW(335hp)。1999年,更强劲的DB7 V12 Vantage在日内瓦车展亮相,这台5.9升V12发动机能输出313kW(420hp),将DB7推至299km/h的极速,0-96km/h仅需4.9秒。
DB7系列的产量为8938台(DB7 2461台,DB7 Vantage 4431台,DB7 Vantage Volante 2046台),比DB1到DB5所有车型产量的总和还多。在DB7的基础上,阿斯顿马丁推出了当时的旗舰车型Vanquish(2001-2007)。而Vanquish的继任者为DBS(2007-2012)。
DB9 (2004-2016)
作为DB7的继任者,阿斯顿马丁并没有把它称为DB8,因为担心“8”会让人误会为意指V8发动机(DB9是DB系列中首款仅提供V12发动机的车型,而前任DB7有直六和V12两种车型)。也有人说,跳过一个数字,代表DB9相对DB7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初期DB9的V12发动机最高输出331kW(444hp),2013年款的DB9则拥有375kW(503hp)。这台V12发动机大部分处于前轴之后,加上后置的变速箱,很好地平衡了重量分布。
DBS (2007-2012)
2007年,福特汽车以8.48亿美元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Prodrive的老板Divid Richards。如此一来,全新车款的研发再次遭遇困难。于是,与DB7和初代Vanquish的关系一样,阿斯顿马丁在DB9的基础上推出了DBS——20世纪60年代的名字再次回归。然而,DBS和DB9的外形区别实在太小,动力上则是510hp与444hp的差别。而DBS却比DB9整整贵了10万美元,也许这就是能否成为007座驾的身价区别吧(DBS在电影皇家赌场与量子危机中都是邦德座驾)。2012年后,DBS被第二代Vanquish取代。第二代Vanquish最大功率为421kW(565hp)。
DB10 (2015)
其实DB10并没多少底气出现在DB系列的名单中,因为这台专为007电影《幽灵党》打造的车,实际用的是V8 Vantage的VH平台,发动机也是那台4.7升V8。DB10一共生产了10台,其中8台为电影拍摄专用,2台作为展车。其中一台展车在佳士得拍卖中,以348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DB11
带着全新的粘合成型铝制车身与全新的发动机,阿斯顿马丁“第二个百年计划”的首款车型DB11在2016年日内瓦车展亮相。与前任DB9相比,DB11的车身线条更复杂、更张扬。
DB11的全新尾灯造型,相对阿斯顿马丁的传统是个不小的颠覆。
蚌壳式引擎盖赋予DB11浓重的赛车气息。
DB11采用全新的风刃技术,将气流从C柱的隐藏进气口引入,再从尾厢盖上排出,增强后部下压力。
2013年,阿斯顿马丁与戴姆勒公司达成协议,AMG向阿斯顿马丁提供动力总成和电气系统,而戴姆勒公司持有阿斯顿马丁5%的股份。
DB11是阿斯顿马丁与戴姆勒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许多传言都暗示DB11会搭载AMG的V8发动机。然而,掀开蚌壳式引擎盖,静卧其中的却是一台5.2升双涡轮V12发动机。当然,AMG也有双涡轮V12发动机,但排量是6.0升。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这台发动机是AMG的排量缩减版?然而阿斯顿马丁表示,这台全新V12发动机不仅与AMG毫无关系,甚至与马丁的旧款V12发动机也没有瓜葛。
这台阿斯顿马丁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608匹马力,峰值扭矩700牛·米。使得DB11最高车速达322km/h,从静止加速至100km/h仅需3.9秒。尽管长久以来,阿斯顿马丁更像奢侈品而不是超跑,这回有了首次加入涡轮增压的V12发动机,DB11的性能终于让它可以硬气地来一句:“各路超跑,不服来战!”
DB系列与Vantage、Vanquish、Virage又是什么关系?
聊完了DB系列的身世,似乎对于分辨“20多年来都长一个样”的马丁跑车并没有什么帮助。没关系,这里先挖一个坑,下一篇文章我们就来专门聊聊这些V字开头的跑车们,到底各自在家族中是什么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