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F1方程式赛车的小伙伴都知道,一支车队要想赢得比赛,车手和车是基础。正如红牛车队一样,去年的RB18给两位车手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以非常大的优势赢下了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当然了,车手是可遇不可求的,
熟悉F1方程式赛车的小伙伴都知道,一支车队要想赢得比赛,车手和车是基础。正如红牛车队一样,去年的RB18给两位车手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以非常大的优势赢下了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
当然了,车手是可遇不可求的,优秀车手就那么几位。但好在大多数车手都是为冠军而战,如果想尽可能的和优秀车手合作,那造一台好车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了。而想要造一台好车,动力系统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恰巧,与红牛合作的本田,就对动力系统很在行。本田为2019赛季的RB15赛车引入了当时最新的混动系统RA620H,通过回收赛车行驶中产生的废气,以及车辆制动时所产生的动能,来生成额外的动力,从而减少涡轮迟滞,最大化提高动力系统运行效率,为那台1.6T V6发动机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初次之外,混动系统还能起到节省燃油的作用,帮助动力系统在有限的燃油流速内达到最强性能。
那么当把这项技术下放到民用,会有什么效果呢?本田的i-MMD就能给到答案。
先说明的是,本田民用的i-MMD混合动力系统和F1赛车上的混动系统存在很大的结构差异,但它们的理念是想通的,那就是兼顾能耗与动力,在保证有非常优秀的燃油经济性表现以外,还能额外提供给驾驶者最大化的驾驶乐趣。
为了做到这一点,本田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本田第一套混动系统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在1997年的东京车展上,本田的IMA混动系统就与人们见面了,但这套混动系统比较简单,电机只承担辅助发动机的角色,发动机依旧是主角,性能和能耗方面的提升并不算大。
但本田没有固步自封,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后,本田终于给出了一份满分答卷。2013年,本田第一代i-MMD系统诞生,这是一套与之前的IMA完全相反的混动系统,在i-MMD系统中,电机才是主角,发动机则是辅助角色。
与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增程式动力相比,i-MMD的工作模式才是油电混动系统中最为理想的状态。首先,在中低速状态下,i-MMD与增程式动力一样,都是只依靠电机驱动车辆,发动机只是作为增程器存在。
这时候发动机与车轮解耦,可以尽情工作在最高效率区间,将发电产生的能量存在电池内或者直接供应给电机使用,避开低转速下发动机效率不高这个缺点。同时,由于是纯电机驱动,所以动力响应快、动力性能强、加速平顺丝滑等这些电动车常见的优点也能出现在本田i-MMD系统上。
而在中高速状态下,发动机本身就能工作在效率较高的区间内。这时候发动机又可以直驱车轮,避免在“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或电池”这条能量传递链条中产生额外的能源损耗。
简单点来说,i-MMD系统有着能量传递路径短、机械效率高、结构灵活性高、动力性能好、能耗优秀等特点,也难怪i-MMD系统成为消费市场上首屈一指的混合动力系统。
当然了,本田也一直在改进i-MMD系统,而轻量化就是第一次换代的主要目标。2016年,在第一代系统发布后3年,本田就发布了第二代i-MMD,与一代系统相比整体架构变化不大,但通过减轻材料的质量,减少它的体积的做法来降低整套混动系统的重量。而2018年的第二次换代,则是在继续进行动力系统轻量化和小体积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整套系统的动力表现,并首次引入国内。而在4年后,第四代i-MMD如期而至并首次搭载到东风Honda 思域车型上。而以我们之前试驾的体验来说,第四代i-MMD系统给思域带来了非常好的正向影响。
另外,说起混动系统,大家会想起丰田的THS混动系统。丰田的THS系统与本田i-MMD一样,都是发动机+双电机的组合。但不同的是丰田THS采用两层行星齿轮来分配动力流向。好处是在此结构下,依靠行星齿轮无极调速的原理,能够确保了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能够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动力源的动力无法全部向车轮输出,导致动力性能相对不出色。
与之相比,本田i-MMD这套方案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用离合器来代替行星齿轮来分配发动机的动力流向,用更大的电机来确保动力响应和动力性能,同时在串联模式下通过电机来调节发动机工作负荷。如此一来本田i-MMD也一样可以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从而节省能耗。
总结:在本田i-MMD问世之前,世界上的混动系统可以分为丰田混动和其它,但在本田i-MMD问世之后,混动系统的划分就分为本田i-MMD、丰田THS和其它。更好的能耗、更好的动力是本田i-MMD最大的优势,它让消费者在享受动力性能的同时也不用担心钱包受伤,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