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蛮牛张扬高调,但原来他们还是车坛装腔界祖师爷?
这个世界上跑的最快、性能最好的跑车未必由兰博基尼生产,但如果有一天,在看文章的各位老板发财了、想买台超跑扬眉吐气一下的话,那我想兰博基尼是一定是绕不过的一个品牌,最最最起码都是会出现在你的选择列表里的。
很多车迷朋友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超级跑车”这一名词本身就是由兰博基尼靠当年一款Miura来创造的,以至于到了今天,即便连SUV车型Urus都被推出了,蛮牛依然是最能与超跑这个概念划等号的品牌。
对于这种声音,我想说的只有一句:醒醒吧!现在走进蛮牛店里下单买车的客户,我想起码有一半连Miura这个名字都没听过,剩下一半可能听过,但能把名字和样貌对上的也得占大多数。土豪们对兰博基尼的狂热,原因从来都是单纯的——样子够嚣张!
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仅仅是为了极致的性能和驾驶体验才选择兰博基尼,不是说我就一定不相信,我也没有那么narrow minded,但这就跟你背个LV包出门然后告诉我这不是A货一样,你得有对应的背景资料去自证,整件事才会有说服力。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说明了兰博基尼的设计与宣传真的非常成功,先不论公众眼中对这个品牌以及其车主们的好感度如何,但最起码集体印象是出来了:要装腔,蛮牛是首选中的首选。
必须提醒大家,创始人Ferruccio Lamborghini是抱着“法拉利那崽子净整些没用的,说他两句还杠我只懂拖拉机不懂车,我们就得搞更适合公路开的跑车出来让他学着点”这心态去把业务拓展到跑车领域的,初期推出的产品如350 GT,虽说一眼看去也能轻易感知非池中物,但最起码调性上是得体恰当高贵典雅的。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事情往奇怪的方向发展呢?这转变又是在什么时间节点发生的呢?
如果真要去找一个原点的话,无论从任何角度考虑,答案都会指向上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推出的Countach。
这款传奇跑车的外观设计可以讲是划时代的,不仅仅是放在其诞生的年代里会显得出类拔萃,哪怕是如今,看起来也绝对不会与“过时”两个字产生任何纠葛。
博通把当年流行的锲型设计在它身上做到了极致,使得整车看起来已经不像是一台寻常的汽车了,更像是一艘宇宙飞船,科幻感十足。而如此大胆又前卫的笔触,不仅仅成就了这款汽车史上的超级经典,更使得它身上所展现的这些元素,直接跨越了时尚更迭与年代的鸿沟,成为奠定当下兰博基尼品牌设计基调的核心思想。至今你依然可以在兰博基尼的所有新车上找到Countach的神韵。
可以说,好看就是Countach的一切,兰博基尼愿意为此付出所有去捍卫,也包括……性能……
其实大家也能想象了,如此超前的设计思路,放在那个无论验证流程还是验证方法都不怎么成熟的年代,最终可带来的结果除了好看以外,其余一切都基本是不可预期的。而很不幸地,对于Countach而言,这些不确定因素最终全都往不理想的方向发展了……这款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奇差无比。期时有人评论道“这款车只要开到一定速度就会跟飞碟一样,好像离开了地面,完全无法控制”,但这都无碍蛮牛继续走偶像派路线。
更有甚者,高潮出现在了几年后推出的如Countach S等升级版车型之上:相比起前期版本,新款不但在动力等方面作了升级,外观也有了调整,增加了一些真心只能算名义上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而其中就包括那堪称史诗级的大尾翼。
我们普遍认为,尾翼的作用是利用伯努利原理,从高速从周边流过的空气中获得下压力,从而帮助车辆的轮胎更紧实地贴合在地面之上,增加抓地力,提升操控性。但Countach S的这面大尾翼,是不!产!生!任!何!下!压!力!的!
有说法指出,这是因为Countach S为了好看被拗成了V字型,这直接破坏掉了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以至于它不能产生下压力。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事实其实比这更狗血:这片尾翼,从设计一开始,就没有考虑会产生任何下压力!
刚才我们说过Countach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奇差无比,但要缔造出这款堪称70到80年代间最难开的车型之一,还需要底盘方面的配合才能功德圆满——Countach的前后轴荷分配并不理想,前轮在抓地性方面总是显得非常挣扎,一到高速工况没得到良好梳理的气流还会破坏掉仅存的一点点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Countach开快了就“像飞碟一样”的主要原因。
按理说,这种情况加点空力套件,来点儿下压力是可以大大改善的,那为什么尾翼反而要造成没有下压力的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Countach比较缺抓地力的是前轴,但尾翼却安装在后轴后方。这时如果说尾翼还按理想状况工作的话,那杠杆效应必然使得本就不怎么安分贴地的车头继续往上抬,使得操控性更为恶劣就算了,甚至于一脚大油门后,握着方向盘的车主就得看天空发呆等待撞击,字面意义上的“死翘翘”啊!
综上所述,Countach的尾翼可不是为了好看所以宁愿牺牲了其产生下压力的本职,其实从一开始Countach就不需要、甚至说是不可以拥有尾翼的,只是兰博基尼为了好看,才硬给加了一片,然后特意设计成不产生下压力。这两者之间装腔程度上的差距,可是远超量变,直接达到质变的范畴了,你说当年车坛中还有谁能干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事情呢?这一声爸爸叫得值吧?
写在最后:
上文我们说Countach敲定了此后几乎每一款兰博基尼的设计基调,哪怕至今小半个世纪都过去了,兰博基尼也经历了低潮、几近破产、数度易主,但张牙舞爪的夸张设计却从来没变过——其实也不是真的没变过,如今蛮牛毕竟是德国人在运作了,其外表可能依然狂野,但曾经空无一物的底下如今也被各种技术填充。还是拿尾翼做例子吧,如今Performante版车型上所搭载的大尾翼,不仅仅是能产生下压力了,而且独有ALA技术的加持下,下压力还是主动控制、甚至分开左右控制的,进步之大远超所有人想象。
但我讲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无论蛮牛的技术含量变得多高,最能体现其价值的瞬间,不也还就只是在拥堵的交通中车窗降下的一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