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地摸透宝沃的实力到底在什么水平,我来到宝沃位于北京的的密云工厂,进行了参观以及场地测试,拿眼见耳闻亲身体验的东西,来看看宝沃到底是干还是湿。
说起宝沃,这个品牌本身就充满话题性。首先能确定这是个源自德国的品牌,拥有历史的沉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最后被福田汽车“复活”。显然,这些对消费者来说不重要,读者们也没必要在我这篇文章中关注这些东西,这次我们只关注一些实在的东西。为了实地摸透宝沃的造车实力到底在什么水平,我来到宝沃位于北京的密云工厂,进行了车间参观以及场地测试试驾,拿眼见耳闻亲身体验的东西,来看看宝沃实力到底如何。
制造水平的体现:基本实现了工业4.0
根据之前参观工厂的经验,参观完一般都会得到诸如“工艺很先进”,“流程很严格”以及“国际很领先”这样的信息,很难有一个突出的证据证明流水线先进。说到宝沃,整套流水线突出的优点就是工业4.0的投入使用。或许有人会对工业4.0这个名词比较陌生,我稍微介绍一下。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也就是各方面效率的最大化。
要阐述工厂流水线这种流程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东西,参观过后我就以数据来说话吧。根据宝沃的介绍,宝沃北京工厂拥有可生产8种不同车型的柔性生产线,所谓工业4.0主要体现在流水线3分钟之内即可完成整线自动切换模式,而拥有222套柔性NC机器人定位系统还可满足同一条生产线不同车身的定位;集中颜色供应系统也有17条之多。根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宝沃产品拥有超过5,000个车身焊点数,这在行业中确实属于上游水平。
根据厂家的标准,零件精度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整车测量点也达到22,000个,最后普检拥有3种全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项目也有近1,075个,在14种100%全路谱道路测试和360度淋雨检测下,车辆将经历这等水平的测试才能顺利出厂。整合了工业4.0的标准后,工厂平均60秒生产一台车,年最大产能可达36万台。
制造水平值得肯定,产品有没有亮点?
动态试驾部分,分为考验车辆四驱系统的滑轮组项目,以及厂内测试跑道的试驾体验两部分。滑轮组测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主要是模拟车辆某些车轮打滑而受困的情况,从而考验四驱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动力分配是否合理。一般来说,滑轮组的脱困难度随着打滑车轮数量增加而递增。可以根据不同车的四驱系统结构形式和传动特性,从而判断出哪种滑轮组合对其脱困阻碍最大。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有参考性,在场参与测试的车辆除了宝沃的旗舰BX7 TS外,还包括奥迪Q5、别克昂科威、大众途观L以及日产奇骏等四驱车型。可以看到,除了奥迪Q5一款车为前后硬连接的全时四驱车型,别的车都是偏向前驱的适时四驱车型。
所以很明显,滑轮组分别布置在两个前轮以及一个后轮的形式,对在场大部分车辆来说很困难。然而宝沃一上来就直接如此布置滑轮组,是想在一瞬间让BX7 TS与竞品一决雌雄。
那么结果又是否换回打脸的局面?答案是否定的。BX7 TS在滑轮组上停稳后,我把油门稳定在大概一半,这时转速不超过2000转。通过仪表的四轮出力显示可以看到,两个后轮被分配到的动力是强于前轮的,这在前横置发动机匹配适时四驱系统的城市SUV上非常少见。
一般这种形式的城市SUV后轮最多只能分配到50%的动力,根据厂家介绍,BX7上的四驱系统后轮理论上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动力。
所以结果如何呢?经过多次的试验,不超过两秒,BX7 TS就可以单凭右后轮动力脱困了。在场的其他对手车型其实大部分最终也都能脱困,只不过这几款车脱困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都在6到10多秒甚至更长时间,它们的四驱系统动力分配反应时间不如BX7 TS。假如四驱系统在两秒内就能单凭一个后轮帮助车辆脱困,对于城市取向的四驱SUV来说是表现还是不错的。
接着我想说说在厂内的测试环线上,测试BX5和BX7的120km/h加速刹车以及复杂颠簸路面的底盘感受。需要说明的是,BX5是25T的四驱车型,发动机为1.8T,最大功率未190马力。而BX7为TS 2.0T车型,最大功率为245马力。两台车的加速以及刹车感受都很相似,整个全力加速的过程非常平顺,而加速力度则缺乏一些激情,不过日常市区代步是比足够的再强一些的。
全力刹车时,ABS介入很果断,并且整个车身姿态始终很稳定,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就是如果全力踩下刹车踏板,需要的腿部力度过重了,对一些女士来说不太友好。(因为在场没有专业的测试设备,所以加速时间和刹车距离都无法获得)。
要说整个跑道测试的亮点,应该当属颠簸路段的底盘表现了。在测试跑道预设的连续颠簸路段上,在场的几款宝沃车型都能营造一种车身整体性很强的感觉,而且底盘对在场的各种颠簸吸收效率很高,压缩回弹总是能一下完成,没有多余的二次震动。
一顿试驾下来,宝沃的产品给我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完善”。因为动力总成和底盘滤震都比较考验厂家的调校标定水平,而决定调校标定水平的,往往是工程师的资历,从产品就可以感受到,研发团队中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
总结:
这次拜访宝沃的工厂,我从生产制造以及产品特性两个方面去审视了宝沃这个厂家。正如上文所体现,从这两个层面来看,宝沃确有真功夫。如果说以往宝沃更多地是在标榜品牌的历史和过去,那么现在宝沃则是从研发调校和生产制造两个方面入手,踏踏实实地做产品。那么还有哪些方面宝沃存在不足?或许就是还需要耕耘的品牌形象、知名度以及称不上亲民的售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