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我们来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的威马汽车总部,看看这个新晋企业的最新进展,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进展怎么样?产品研发与投放的节拍是什么情况?更甚,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又如何?
将时光拨回到半年以前,旧年九月,在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参与的“智慧出行新可能”论坛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首次公开亮相,并系统阐述了品牌发展理念与未来产品规划。
彼时,在热情洋溢的会场中,聆听各方大拿对智慧出行时代的美好展望,繁华背后,也沉浸于个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苦苦思考。
时隔半年,我们来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的威马汽车总部,看看这个新晋企业的最新进展,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进展怎么样?产品研发与投放的节拍是什么情况?更甚,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又如何?
首款量产车型已经冻结设计
威马在去年发布了代号“128”的产品线规划,意即1个架构、2个平台、8款车型。
而此次在威马总部,其概念车AG2020也正式亮相,基于此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已经冻结外观内饰设计,并进入最后的测试标定阶段,其累计测试里程已经超过100万公里。
目前,有关威马量产车型的具体技术信息尚不清楚,厂方表示拥有“三电”系统核心技术专利,此外,新车的风阻系数会有惊喜,关于威马新车的更多消息,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
首座整车工厂明年投产
说到这些新晋车企,“PPT造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威马显然是极力与此撇清关系的。作为昔日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实现国产项目落地的具体操刀者,沈晖再一次展示了自身的执行效率。
去年7月,威马正式与温州市政府达成整车工厂落户协议,一年不到的时间,便完成了这座设计产能20万台/年新工厂的主体基建施工,首批生产设备将于今年5月正式进场安装,而明年上半年将实现量产车型的小批量下线。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方面表示,将在车辆的外观内饰装潢、动力底盘调校、配置设置及衍生产品等多个层面,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此,威马将打造自营电商平台,以更好的连接消费者与生产部门。
如果设想能够顺利实现,那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厂商而言,大规模个性化生产与产品品质一致性把控之间的协调、平衡,将会是巨大的考验;最终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这种将互联网思维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思路,确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与潜在用户的紧密联系
传统整车企业在车型立项前,也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但威马却不愿仅仅局限于此,万物互联的时代,生态链的建设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用户参与度,进而提升用户与企业粘性呢?威马的举措是建立了一个名为“威盟”的互联网社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聚集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为产品的设计规划建言献策。
这还没完,威马还遴选出了一部分核心“粉丝”,参与到了新车研发设计过程中的数次定型评审中,希望以此开发出最契合消费者诉求的产品,我把这种做法形容为——将B2C模式引入产品的开发环节。
从绝对的角度来讲,车无完车,从相对的角度来讲,总有一款车最契合自己的需求、喜好,用B2C模式开发出来的威马汽车,理论上契合度应是更高一些……
品牌定位与前景展望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我们从未有过对新能源浪潮渐渐到来如此强烈的感知,从传统车企到新兴车企,从互联网巨头到零部件供应商,大量的企业进军这一领域,并拿出了一系列的量产化产品。
具体到纯电动领域,如果把蔚来和圣克鲁斯·腾风这些着力打造超级跑车的品牌称之为性能派,那致力于普及纯电动汽车的威马则可以被称为国民派。
但这个国民派显然并不好做,打造高端性能车可以依靠高昂的单车价格来支撑高技术的使用,而相对平价的国民车则必须通过大规模量产来实现成本的分摊降低,但对于一个新兴的新能源品牌而言,大规模量产显然并不容易实现,第一款产品如何迅速吸引用户、打开市场,新能源汽车对售后服务体系的更高要求如何构建实现,凡此种种,无一不考验着威马团队。
结果如何,尚不知晓,但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值得期许的,关于威马的更多产品信息,关于威马未来的市场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