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用车
微信号:autoyongche
随时随地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哦!
今天的问题相信每个新车车主都关心,我会给出相当“有深度”的解释,请接招咯。提问ID为:鬼斗张。
Q:新车评长测也好,车评也罢,都很少提及车内气味,或者说异味,也许是嗅觉是主管因素不好下结论,但是诸如厚重感、舒适性不一样如此。所以建议新车评是不是能加上这一项,主观嗅觉感受,或者车内空气监测,甚至长测车的异味衰减。我想这方面关注者是越来越多,甚至是购车影响因素,至少对我来说用了一年多的某福依然异味严重,是我逢人就不推荐的主要理由。
车厢气味——或者说毒气这个东西,我还真有太多话想说,这里说几个点。
一、确实有的车气味大,有的车气味小,有的车没气味。首先要清楚,气味大不等于有害,因为毒气未必都有气味,有味的气体未必都有毒。
二、目前汽车车厢内的气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本身发出的气味,另一个是生产装配过程中使用的粘合剂的气味。如果这些气味是挥发性的,一般会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而逐步消退。但如果是材料本身带有的特性气味,也许用很长时间都不会消失。比如有些厂商对内饰材料挑选不严,选了一些本身就带气味的材料,这类气味也许就会存在一辈子。有些人买新车后加装的胶垫、座套等,由于不是整车厂严格筛选的材质,往往也会有成为气味源。
三、车厢内有害气体主要有醛、苯等,主要出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说白了就是那些会散发出有害气体的内饰材料。比较考究的汽车厂商,近年都在努力减少VOC在内饰中的使用量。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内饰质感下降,或者使用新型替代材料导致成本上升。
四、新车气味大小是颇为主观的事情,同一辆车,有的人一坐进去就说呛得要命,有的人却可以无动于衷。我的个人心得是,往往身体越健康的人,对车内刺鼻气味反应越大,甚至时间长了会导致头疼、胸闷等。而那些毫无反应者,不是你抵抗力强,反而是你“亚健康”了。因为好的身体机能应该会拥有比较优秀的“应激性”。
五、宏观来看,车厢气味质量和价格档次是成正比的。YYP小结的经验是,10万元以下的新车,尤其自主品牌,十有八九都有比较明显的“新车味”问题。合资车上到A级以上,一般会有明显改善。20万元B级车以上,气味一般会有一点,但不严重。30万元以上的高档车,即使有气味,很多都是车内皮质等发出的味道,不会令人不舒服。当然以上只是普遍规律,还有不少个别情况。
六、买了一台新车,感觉气味很大受不了,怎么办?不要想着用香水去压过气味,那是自欺欺人。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多通气,打开所有门窗把车子放在太阳下晒晒,放在风大的地方吹吹(但可别在海边吹,你懂的),这些方法很土但确实有效。行驶过程中打开车窗对流,通气效果也够彻底。如果车子晚上停放在比较安全的有盖车位,可以彻夜把天窗打开,或者车窗留条缝(车内还是别放任何贵重物品)。说白了就是让所有可挥发的有毒物质加速挥发掉。柚子皮、活性炭这些传说能吸附有毒物质的东西,放点无妨,反正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真有用。
七、为什么媒体,甚至国家机构,很少对新车车内气体进行测评?首先如我上述所说,一台车的车内气体状态是变化的。刚从生产线下来的,和在车厂库存仓库停放了3个月的,还有漂洋过海运来的,车内气味、有毒气体浓度都肯定不同。曾有一阵子,有家我相熟的媒体弄了一台气体检测仪器,做了几番多车测试,得到的结果总是有点“离奇”。后来推断发现个规律:那些出厂最久远的车,有毒物质浓度总体最低。因此如果真要做车内有毒气体测试,必须拿到刚下线的新车,在同等的条件下(例如恒温恒湿的密闭实验室),进行一段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的持续测试观察,才能下一个“成绩单”。但这样的测试耗时耗力,绝非媒体可以操办。至于楼主提到的“主观嗅觉”评价,说实话对YYP来说太有难度了,我从小就是过敏性鼻炎加常态性鼻塞,这个活儿我是真的干不了呀……
微信号:autoyongche
随时随地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