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选车
用车 > 神游 > YYP深扯品牌之:可怜又可恨的三菱(下)

YYP深扯品牌之:可怜又可恨的三菱(下)

新车评网  编辑: 新车评网 +关注 2015-10-10  评论(0)

继续写三菱的悲情故事,上集说过三菱和斯巴鲁的PK,这集的对手换来斯巴鲁的大家长——丰田。

关键词:   三菱   帕杰罗

继续写三菱的悲情故事,上集说过三菱和斯巴鲁的PK,这集的对手换来斯巴鲁的大家长——丰田。

我对三菱最早的印象,来自帕杰罗——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因为在1980年代后期,有相当数量的第一代帕杰罗被进口到国内,和丰田的陆地巡洋舰系列,并列成为当时高端进口越野车的主流车型。

我爸单位那时也购入了两台第一代帕杰罗(如上图,只有轮圈不同)。那车直到2003年我毕业出来工作时仍在使用,服役时间超过15年。我还记得那车有着像奶油般顺滑的手动变速箱,超强的低转扭矩(我爸开它是长期用2挡起步),视野超好的大货车式的后视镜,还有一张带有悬浮吸震功能的驾驶座椅,以及一个撞什么都不怕的防撞架……我特别喜欢那一代帕杰罗的模样,方方正正,一副忠诚可靠的形象,不时尚,但看个三四十年可能都不过时。由于帕杰罗第一代的用户口碑普遍很好,第二代顺势在中国取得了不错销量,后期落户湖南长丰开展了国产。

赞赏完第一、二代帕杰罗,下面我们要把基调转一转,看看三菱又是如何愚蠢地把帕杰罗毁在自己手里。

第三代帕杰罗(V73)诞生于1999年,昵称“大山猫”的这一代,有着非常超前的设计理念——放弃了传统越野车的大梁式底盘,改用承载式车身。虽然这在今天看来已很寻常,但在1999年,全世界采用承载式车身的中大型越野车/SUV只有两款,一款是第一代宝马X5,另一款便是第三代帕杰罗。而路虎发现3从大梁式改成承载式,是2004年的事。

由此可见,三菱是一家技术应用非常超前的车厂。第三代帕杰罗虽然放弃了大梁,但官方数据表示车身的刚性比上一代的大梁底盘增加了300%之巨。而且悬挂的行程也增长了,所以越野能力有增无减。公路操控表现也大大提升,不像前两代那么易翻车,车厢内部空间利用率也大有进步……明明各个方面都更好了,但这一代帕杰罗在市场上却是一个失败之作,累计销量不如上代,在中国市场更是彻底输掉了上两代打下的江山。

原因无他,在那个时代,越野车的用户普遍无法理解和接受一款没有大梁的越野车。任凭你说你的技术有多先进,没有大梁就是不放心。宝马X5可以那样做,因为它要开辟全新的用户群,那些人本来就对硬派越野车毫无认识。但帕杰罗已经培育出的用户群体,都是冲着可靠、耐用而来,去掉了大梁,你让他们怎么买得下手。

何况同时间,丰田除了原有的陆地巡洋舰,又新推了一个定位略低的Prado(普拉多)系列,而且普拉多是有大梁的!于是,帕杰罗前两代打下的实用型越野车的市场江山,由丰田普拉多完美接替。在国内,V73的风头被普拉多彻底掩盖,只剩下湖南长丰还在国产的第二代帕杰罗变位征战着更低端的市场。


【并未正式引入中国的第一代Prado,几乎把第三代帕杰罗打得落花流水】

我还记得大约2005年,我曾经在普拉多的试驾会上问过丰田的开发负责人:三菱帕杰罗早就启用了更“与时俱进”的无大梁式底盘,你们普拉多为什么还坚持用“保守”的大梁底盘?满以为这问题会让丰田的工程师尴尬,结果对方回答:丰田是一家很尊重消费者需求的公司,我们了解到普拉多的用户群体都想要有大梁的底盘,于是就为他们提供有大梁的底盘。对那部分喜欢无大梁车身的消费者,丰田也有照顾到,那就是汉兰达(当时第一代汉兰达刚在海外推出)。

言下之意是:你三菱想把帕杰罗的定位往上提,你想改善帕杰罗的公路操控性,你就改大梁吧,因为你只有一款帕杰罗,你不得不拿前人打下的基础来冒险,在老用户和新生市场之间做取舍。而我大丰田,资源足够多,可以开发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多个不同产品,可以针对新生市场开发全新的产品,老的产品完全不受影响。

这就是丰田对三菱的“碾压式”胜利。其结果是,三菱帕杰罗将市场拱手让出给丰田普拉多,从此中国硬派实用型越野车市场,普拉多一枝独秀。

(顺带插入:三菱帕杰罗其实也有系列产品,就是更小号的Pajero iO,2003年由长丰国产,称作猎豹飞腾。作为一款高技术含量的小型硬派越野车,那是市场独特性极高的产品。可是该细分市场太过小众,后来被城市化SUV大潮完全盖过,三菱完全没对该产品升级换代,落得式微的下场。其实三菱要想把帕杰罗品牌“公路化”,选择先从这款小帕杰罗着手,更能迎合市场消费趋势,胜算更高。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动“大帕杰罗”的市场,结果应该会好过得多。)

帕杰罗的演变,又是一个三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故事。和上一篇的Lancer EVO换代失败的故事,是不是异曲同工……三菱在这两个曾经的王牌车系上所犯的错误,就是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尊重客户的需求。我不否定三菱工程师团队的实力,但三菱负责把关产品规划、市场定位的高层,肯定是愚蠢或失职的。

类似情况其实还有。三菱的欧蓝德,虽然第一代国产销量平平(一定程度受当时合资方北汽的复杂背景影响),但第二代车型作为进口车,在中国一度卖得很火,说明其产品设计、特性都很迎合中国市场。然而在2012年换代的第三代欧蓝德,却一改原先的国际范形象,变成圆溜溜、柔弱旅行车风格的造型,官方称之为“和式”风格……我同意这一代欧蓝德的确表现出了“和式”设计风,问题是这不迎合中国市场口味。于是圆溜溜的第三代进口欧蓝德,又成了一款能见度极低的冷门车。


【从“硬汉”(上)变“柔情”(下)的欧蓝德】

又一次葬送大好形势的失败换代——这次源于设计战略把关者的失误。

相比上面三个略有名气的车型,三菱其它产品的地位和际遇就更不值一提。翼神、戈蓝、格蓝迪……我不说你还能记得起来么。分析它们也没有意义。

三菱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问题,是根本没有一款主流产品。或者说,主流的产品不放资源用心做,个性化的产品又屡屡自坏好事。最可惜的是,三菱曾经有过能带领品牌走向繁荣的机会,却不止一次自己亲手扼杀。这俨然成了一个恶心循环,好机会总是把握不住,自信心受打击,其它存在的困难则更回天乏术……

更别说为了挽回财政上的颓势,三菱成了日系厂商中鲜见的对外大量输出技术的品牌。过去10-15年来,三菱和沈阳航天合资生产的发动机,成了整整几代中国自主车型的“救命稻草”——谁只要能出钱,都能买到航天三菱的发动机,业内没有用过三菱发动机的自主车企屈指可数。从这个角度,中国自主汽车工业需要“感谢”三菱。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韩国。三菱老早就将车型技术输送给韩国现代,现代早年的产品有浓重的三菱技术背景,三菱对现代汽车、韩国汽车的发展有不少“贡献”。

没有一家健康、自立的车厂,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技术如此“开枝散叶、造福世人”。三菱如果不是看在钱的份上、出于自救的需要,也绝不会成了中、韩自主汽车业的重要奠基石。这可以说是三菱的历史宿命,只是可怜之人,总有可恨之处。

来源 : 新车评网
标签 : 
0 收藏 分享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0